最近因為天下雜誌 大學危機2 專訪勞委會主委王如玄 金融海嘯也許是個轉機 這篇文引起很大的討論,我想稍微討論一下這個方案以及這篇專訪所提及的事情。(想跳過廢話的人請直接往下拉到「我的看法」部份) 所謂的22K方案,就是提供給剛畢業的大學生實習機會,實際拿到的薪資約2萬2千元,所以俗稱22K,這應該大家都知道。常常聽到新聞一直罵,常見的正反意見大概如下: 正方: 提高就業率 可以累積經驗 可以騎驢找馬,先求有再求好 拯救倒數4%連工作都沒有的社會新鮮人,不然要他們餓死嗎 反方: 只是讓短期的失業率好看 公司覺得補助不拿白不拿,可能沒補助以後就通通裁掉,反正本來就是賺到的 壓低大學生整體薪資水準、後遺症不會隨著方案結束就結束 配套不完整、資方亂搞 有看到討論區有人說資方不友善對待,以及當初連「醫生」職缺都跑出來等問題,但我倒沒有仔細蒐集這些問題啦,因為也不見有人提出更好的配套方案。 只是創造了一些沒意義的工作,加上很低的薪資 ( 來源 ) 其他值得一提的看法 沒能力的爛大學生,給你22K還嫌多咧。 這個是實習不是工作,自己要好好學習進修。( 來源 ) 新加坡趁金融海嘯成立一家新大學,將跟MIT合作,目標衝全球百大。因為全球都很缺錢,跟MIT合作創校的經費只要台灣22k專案的一半出頭。( 來源 ) 之前看到新聞報導說中年失業的補助還不及大學生的22K,所以大學生方案要降到17,600,也是罵聲連連。(很多新聞都寫17K,那個應該是誤傳,因為目前法定最低工資是17,280,如果只給17K就違法了) = = = = = 我是分隔線 = = = = = 我的看法 22K甚至17.6K方案,其實都有利弊,我們也難以改變這個專案,所以, 加強自己比較重要 。 22k方案會影響就業的大環境,這點不可否認,但是,這並不表示每個人都只能做到如此。如果我們的行為只是刺激反應,受到政府搞出的低薪現象、就抱著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心態隨便做做,那跟馬戲團在訓練動物簡直沒兩樣。一樣受到大環境的影響,有人可以表現很好,有些人表現平凡, 關鍵不是政府如何影響大環境,而是你自己 。 對於正在使用22k方案、不知道之後要做什麼的人,找個時間好好思考一下,需要學會什麼,就趕緊練習。大學還沒畢業、也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,一樣,花點時間思考、